聆听:早春的脚步
这个题目有两层意思——
第一个需要聆听的层面是大自然——春雷、春潮、春雨、春风……这些,只要是地球人谁没听到过呢?季节的物象,自然的规律。歌曲作者把这些“春之声”比喻为:早春的脚步。
第二个更要聆听的层面当然就是《早春的脚步》这首歌了——歌声引领我们跟随早春的脚步在“超越中行走”,走进“都市水乡阳光路”的“千家和万户”,走进春天的佳境,感受江南大地,乃至整个中国大地春天的万千气象!
这样看来,聆听早春的脚步,并不能只停留在“迎春”、“探春”、“踏春”之类的初级低层次,需要升华到“悟春”、“咏春”、“爱春”的更高层次。而文艺家创作的大量以“春”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,毫无疑问成了这种升华的最直接方式和最有效载体。
本文要赏析的这首歌曲《早春的脚步》正是如此。
为写这篇文章找点资料,我用“早春的脚步”点击百度搜索,相关词条竟达369万多条!这一结果令我大吃一惊。于是我又在后面极其准确地加上“歌曲”的限词再次搜索,剔除所有重复也有数十条。经过梳理,找出《早春脚步》《春天的脚步》等类似歌曲共7首,其中有2首《早春的脚步》歌名一模一样:一首是本文要讲的;另一首则发表于2006年北方某歌刊。当然,2首歌曲的作者、词曲和演唱形式都完全不同,更不存在丝毫抄袭、模仿、借鉴之痕迹,只是题材、比喻和题目“想到一块儿”去了。看来“春”是仅次于“爱”的第二大文艺创作题材这一说法,在这里得到了肯定的验证!
说实话,同样作为一个词曲作者,我对于“春”这个题材,却有点越来越不敢问津了。因为春天太美好,古今中外直接赞美春天或间接用春天作比兴的歌早已无法统计!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,从董文华讲《春天的故事》直到常思思跳《春天的芭蕾》,该唱的“春歌”都已唱遍,精美的辞藻也已用尽!再写,越来越难;要写好,更是难乎其难!与其写不好,不写也罢。
然而《早春的脚步》的作者却似乎压根儿不存在着我这种望“春”兴叹的情结。浙江省文化馆馆长、实力派作曲家刁玉泉联手新锐词家施翔打造的这首歌曲力作,正如歌名所示,追着《早春的脚步》而来,令人为之击掌!
我这里把我省著名词家施翔称作“新锐”其实并非“新秀”的意思,而是指他的词作多以新思潮、新立意、新时尚而给人全新感觉。这里仅从他已出版的词集《桌上的玫瑰》《是云还是烟》《寂寞的歌声》《一管短笛吹青春》等书名便可看出他的“新锐”词风。所以同样是“春的脚步”,在他的笔下却“走”得特别出彩!你听:春雷的脚步,能“让大地醒悟”;春潮的脚步,能“让梦想流露”;春雨的脚步,是“绿色的音符”;春风的脚步,在“温暖地吹拂”……这些新颖别致的词句,难道仅仅是为了比喻或押韵而信手拈来的吗?而正是这一连串美妙的脚步汇成了“早春的脚步”,在“勃发”和“盛放”中行走,“一路走出泥泞冻土”,“走进浪漫画图”,她“声声传呼,穿街走巷在汇聚爱慕”,“追着日出,跨海景象让世界目睹”!于是,“迷人花香飘旅途”,“妩媚笑容被记录”,“万里锦绣在雕塑”。这时,一幅无比绚丽壮美的春天画卷在我们眼前惊喜地展开了!这正是——
“绿水青山,生机盎然阻挡不住”,“美好时代,人间如此精彩夺目”!
同样的《早春的脚步》这个命题,一百个词家会写出一百种不同的歌词,但我估计如用传统的手法来写,大多数可能会大同小异。要写出很好很美很到位很精致的歌词作品当然大有人在,然而我想,即便是一个资深的词家,如果没有接受和驾驭新锐创意思路的功力,没有接触过大量的网络语言,没有研究过方文山式的词风,是不大可能写出像这首充满浪漫时尚的清新词作的。
歌词是歌曲的基础文本。歌词风格对作曲家旋律风格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,什么样的词风往往就是什么样的曲风(当然也不绝对),还会影响到作品演绎方面,如演唱形式、唱法乃至歌手性别年龄等等。这应该是所有作词家和作曲家的共识。可以想见,《早春的脚步》如果不是施翔所写的这个样子,而是用传统手法写的版本,虽然也许会写得挺精彩,同样是拿到一百个作曲家手里,也将是一百首不同的歌。它也许也会谱成一首民歌风格的委婉独唱;也许会谱成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宏伟合唱;当然,也可能会同样谱成一首通俗组合。然而要写出像刁玉泉现今这个版本,亦即这样新鲜的旋律,这样明快的节奏,这样的多彩的织体,这样富有时代气息的韵致,那就不见得了。
有句流行新词叫“靠谱”,反之则叫“离谱”。用在这里倒是让“谱”这个词“物归原主”了。歌词“靠谱”或“离谱”,在于词对“谱”的形象思维是否能带动;而对于“谱”本身,则在于“谱”是否被词所打动。总之,歌曲创作,需要词曲间亲密而和谐的互动。
我轻点鼠标,刚下载的《早春的脚步》歌声倏然飞入我的耳中,明快而甜美。而前奏中那飘荡在万物苏醒春潮萌动般音型中的清亮竹笛声,分明在用江南的韵律告诉我,明媚的春天正踏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翩翩走来!这是大地春天的足音,是祖国的脉搏,是时代的节奏。早春的脚步,不正徜徉在这妙曼而动感歌声之中,流淌在这充满灵动的每一个音符和充满生机的每一小节律动之中吗?
新潮时髦的歌词,新颖时尚的曲调,整首歌洋溢着新鲜的时代气息。令人耳目一新。
新鲜的旋律并完全不在于创作技法要多少新,而决定于创作观念的新。就《早春的脚步》旋法而言,常用的 ||:A+B:||:C:|| 曲式;常见的民族羽调式。都是看似毫无“新”可言的最典型的玩音符“招式”,但却在作曲家刁玉泉手中却被玩活了、玩新了!你听,他从开始第一乐句便这样“玩”了——
“我听见那春雷的脚步轰轰隆隆,让大地醒悟,咚咚,咚,咚——咚——咚——”……
说是“玩音符”,而我这里举的“谱例”却没音符,这不是“没谱”吗?
诚然,这段乐句的旋律很好听,也很有特点,不过我并不想过多分析,所以也就不必要用音符来增添排版的麻烦了。我要请大家注意的却是乐句最后那三个字“咚——咚——咚——”!歌词说这是“春雷的脚步”,但我估计原词中可能并没有这几个拟音字,应该是作曲家谱曲时添加上去的。而相应的旋律也极其简单,三个属音3的同音平行而已。然而就这似乎不经意的一加,乐句便顿时“新”了起来,“春雷的脚步”鲜活而形象!
值得注意的是歌声进入这三个属音时女高声部突然从2到3的九度音程大跳,这样一来与女低声部形成了平行的纯八度和弦,让听者心头不由得为之怦然一震!
这“咚——咚——咚——”的脚步声,忽然让我惊喜地联想起那首流传极广的安徽民歌《凤阳花鼓》中的衬词——
“咚咚咚仓,咚咚咚仓,咚咚咚仓咚仓咚,仓——仓——仓——”!
最后的“仓——仓——仓——”也是三个同音的平行,《早春的脚步》与之异曲同工。我不知这是无意巧合,还是有意所为?是否与作曲家的家乡是安徽有关?
安徽凤阳的小岗村是祖国改革开放宏伟乐章奏响第一个音符的地方!是《春天的故事》的前奏,而这难道不是早春的脚步吗?!
当年早春的脚步蹒跚却坚定,而如今早春的脚步走过的祖国大地早已是“百转千回满眼是眷顾”,“万紫千红满心是幸福”!
动机确定后,接下去的旋律进行便顺理成章了。于是当“春潮的脚步”接撞而来之际,“喽——喽——喽——”的拟音字低声部还是重复原来的旋律,而高声部却在下属音2上,与低声部构成三个七和弦的平行。
春雷的脚步“咚——咚——咚——”,欢欣鼓舞;
春潮的脚步”喽——喽——喽——”,浩浩荡荡
春雨的脚步“啦——啦——啦——”,扣人心弦;
春风的脚步“呦——呦——呦——”,欢欢喜喜……
这样的处理,看似意想不到却在情理之中,看似漫不经心却是精心设计。早春的脚步就在这如此多姿多彩的旋律和活跃轻盈的节奏中行进,动感十足。
一般而言,小调式的音乐流畅动听,旋律性较强。但不足之处是过于平稳,往往稍进行到主音的上下方二度音(7、5),紧张度就陡增,迫切趋向解决,这就造成主音(或属音)的出现过于频繁,乐曲随时有终止或半终止的感觉。这种情况对于我国的民族羽调式尤甚。可以听出,我们要欣赏的《早春的脚步》也跳不出这一窠臼。但由于本歌作者紧紧把握时代脉搏,除了在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创作思路和切入角度等方面本身外,在和声设计、伴奏编曲、演唱风格上都作了精心的探求实践。由于日新月异的编配技法借助高科技的合成音乐飞速发展,使传统的旋法织体发生了颠覆性的进步。比如在《早春的脚步》的声部处理上,原来几乎被视作二部合唱禁区的连续四、五、八度平行、九度音程的运用等等,现在不但变成可能,而且还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新鲜感,织体灿烂而依然丰满!这些,都在歌曲《早春的脚步》中得到完美的体现。不一一列举。
最后有必要提一下这首歌的“组合”演唱形式。“组合”原本不属于音乐词汇,而这类演唱形式以前归类于小合唱。但随着歌手结构、演唱方法、电声伴奏、辅助表演等等方面越来越多元化和时尚化,现在的小合唱(包括表演唱)已约定俗成称作“组合”了。这就像有不少的传统“歌剧”被演变成“音乐剧”一样。因此,《早春的脚步》演唱用“组合”形式来标明是最合适的。
联想起我省获历届全国“五个一工程”奖的歌曲《晒鱼鲞》《五十六根琴弦连北京》《唤一声西子踏青去》《海乡的秋天》《香香花为媒》《江南青青竹》《钢筋班的棒小伙》等,都是组合演唱形式,没有请大牌歌唱家和大腕歌星,照样获大奖!我认为这不仅与我省歌曲创作主打“群文牌”的“省情”有关,而符合当今受众的审美标准则更是作品成功最重要的因素。歌曲《早春的脚步》相继荣获我省第十一届“五个一工程奖”和全国第十六届“群星奖”,就是一个成功的实例。
愿浙江的原创歌曲“组合”品牌踏着“早春的脚步”不断走向全国!领跑全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