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一首“联姻”歌词
读罢《花港》今年第2期汤昭智先生的《歌曲与旅游的联姻》文,受益多多,感受亦多多!这感受来之于汤先生在文中谈及“旅游歌曲”这个称谓时,列举了《桃花江》《夜上海》等几首“类似旅游歌曲”的老歌为例。其中的《桃花江》这首歌,使我联想起一段与此很有点搭界的创作经历,恰好也是旅游歌曲,写的也是桃花江,其创作过程也如汤昭智先生所言:“联姻”!不过,我这个“联姻”与汤先生的“联姻”比喻对象上有所不同,我只不过是现成套用了汤先生的这个词汇而已。
那是10年前的2006年,湖南省搞了一次“美在桃花江”旅游歌曲征集活动。我是看了征歌的相关信息才知道,当年的“黄色歌曲”《桃花江》所唱的这条江并非歌曲作者虚构,它不但有实名实地,而且如今这实名实地已成为湖南著名的旅游风景区。桃花江的所在地桃江县,为了更好的宣传桃花江景区风光,打造桃花江旅游形象,联手湖南省旅游局和音乐家协会举办了这次征歌活动。评出“桃花江旅游十大形象歌曲”,每首奖金1万元。——这在当时,也算挺有诱惑力了。
虽然有诱惑力,但我却没能力。因为既然“美在桃花江”,那么这个景区到底有多美?美在那里?我找不到任何桃花江旅游风光这方面的资料。更要命的是,那时候的我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络盲,根本不会网上浏览查阅。况且那时还处在“初级阶段”的网络世界信息量也不大,能否搜索到“桃花江”也不一定。
我对桃花江几乎一无所知。不过,请注意我在“一无所知”成语前的“几乎”两个字——这说明,我还是“略有所知”的,而这唯一的“所知”,便是歌曲《桃花江》。
我是在初中时偶然在一本音乐史料书中知道黎锦晖这首《桃花江》的。黎锦晖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非常值得一提的作曲家,他写过《可怜的秋香》《小画家》等很多儿童歌曲,更写过《毛毛雨》《特别快车》《妹妹我爱你》等很多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,堪称中国流行音乐之父。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《桃花江》是他流行歌曲代表作之一,在当时就被批评为靡靡之音。当然,从现在的眼光来看,它不过是一首有点情趣的模仿民间小调的风情歌曲而已。
以上这些,就是我所知道的与桃花江相关的全部资料。与其说是风景区桃花江的信息,还不如说是歌曲《桃花江》的简介。对于要创作一首令人满意的桃花江的风光旅游歌曲,这些参考资料显然是不够的,甚至有点文不对题。
我找到《桃花江》的歌谱,试图从歌曲中找到可供参考的桃花江风光资料。男女声打情卖俏般的对唱一问一答,歌词俚俗而啰嗦,没必要照录。大致唱的是:桃花江是美人窝,桃花千万朵也比不上美人多……翻来覆去都是在唱美人窝的美人怎么怎么漂亮,愣是没有关于桃花江哪些地方最好玩,风景如何如何的一词半句!
我失望了。只得放弃了原先的试图,换了个角度,从《桃花江》中找一句最有“亮点”的歌词。找来找去,好像也只有这个第一句——桃花江有个美人窝!
美人窝?桃花江真的有美人窝这么个地方(景点)吗?我不知道。但既然这歌已经流传了半个多世纪,大家都认可了,其实有没有这么个美人窝都并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是这个不知存不存在的美人窝给人们所带来的遐想……这是桃花江的另一种美吗?这是与自然的风光之美同样令人神往的所谓风情之美吗?
对!风情!我忽然灵机一动:既然桃花江的风光我一无所知,那就干脆绕过去不写呀!既然桃花江曾经有这么一首“名歌”,歌里有那么一段“美人窝”的“风情”,那何不在这个“亮点”上做做文章,写一首现代版的《桃花江》风情歌呢?
如果说,歌曲《桃花江》是我脑“文件夹”里保存的某个“文档”的话,那么这个时候,我脑“文件夹”里储存的另一个“文档”被一只无形的手指无意触碰而打开了——这个同样来自我偶然阅读积累的“文件名”叫“姑娘追”,这是我国新疆哈萨克、柯尔克孜等民族男女青年骑马追逐的烂漫风俗:先是小伙子用各种调情语言和动作挑逗姑娘,然后纵马急驰;而姑娘则在后面紧追不舍,追上后便用马鞭在小伙子的头上频频挥绕,甚至可以抽打,以报复小伙子的调笑,小伙子不能还手。不过姑娘一般会把马鞭高高举起,轻轻落下,而不会真打的。过去,此活动是该民族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,许多年轻人就在这种充满情趣的追逐中互相认识、互相了解而萌发了爱情,最终结成伴侣的。而今,“姑娘追”已成为一项饶有风趣的民族群众性体育、娱乐活动了……
毫无疑问,这也是一种风情。不过,此“姑娘追”风情与彼《桃花江》风情显然风马牛不相及:南北两处不同地域、不同民族、不同习俗所形成的不同风情显而易见。
然而,我总觉得,这表面上看起来有这么大差异的不同风情,其实却有一个相近甚至相同的情节,那就是男女间充满生活味、人情味的情感交流,而这情感交流都在戏谑化的语言和娱乐化的动作中展示得淋漓尽致!
美人窝?姑娘追?——美人……追?对,美人追!
于是,我把这两个毫不相干的“创作素材”混搭糅合在一起,这么一“任性”,所谓的创意也就出来了——
桃花江的山,桃花江的水,山也美来水也美,养育的人也美。美人窝的桃花妹,一个更比一个美。人面桃花相映红,引得小伙都来追。啊,追追追,好一个美人追,此情此景属于谁,谁都会陶醉。啊,追追追,好一个美人追,桃花江交桃花运,桃花飘芳菲。
桃花江的韵,桃花江的味,花好月圆人妩媚,游人都不思归。人在画里心在飞,今朝神仙做一回,阿妹和你把歌对,唱支情歌来做媒。啊,追追追,好一个美人追,四海宾朋来相会,你追我也追。啊,追追追,好一个美人追,美好的追无止境,世界才更美。
与我当时莫名其妙会忽然想起“姑娘追”一样,我至今也对那时怎么会鬼差神使虚构了“美人追”百思不得其解!
歌曲《美人追》后来在那次征歌中得了最高奖,拍成音乐风光电视在桃江县电视台和各个景点LED大屏播放,广为流传。有意思的是,我杜撰的“美人追”这个情节,也歪打正着给桃江县的旅游发展献了一“计”,原来当地根本没有类似“美人追”这样的江上娱乐活动,现在由于这首歌的启发和影响,居然人为地造出这样一个“传统民俗”旅游项目——
……桃花江上,满载游客的机动游船在前面缓缓行驶,而后面美丽的妙龄女孩(其实是旅游从业人员)的船,则随着《美人追》录音的节奏装模作样划呀划,追呀追,追上后不是用“姑娘追”的马鞭抽打,而是用清澈的桃花江水斛得游客一身“落汤鸡”!欢歌笑语热闹非凡,俨然成为一种汉族版的“泼水节”,颇有情趣,成为一道新的风景……
虽然这次获“桃花江旅游十大形象歌曲”的作者都被封为该县“荣誉市民”,享受在该县任何景点旅游终身免收门票的优待,不过我至今还没有到那里去过,刚才描述的“美人追”欢乐场面,是我从当地寄来的电视录像和宣传资料上看到的。
回顾这首旅游歌曲的创作过程,以及引发后续故事,想想也挺有意思的!弱弱地问声汤昭智老师,我这样写歌词,算不算也是一种“联姻”呢?
见笑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