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儿歌词五趣论

我常在想,少儿音乐就像大医院里的小儿科,没有不行、缺失不得。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不负虚名。思量再三,才想到在理论上探讨点什么、研究点什么,来提升少儿歌曲的创作质量。让所有热衷于少儿音乐创作的专家与同仁们,写出好作品,为少儿提供多彩精神食粮,满足少儿需求,为社会服务,终于找到了一块敲门砖—《少儿歌词五趣论》。要创作好少儿歌词作品,我想应从下面五个童趣来考量:

第一、童心趣

童心,指的是儿童心理状态。她单纯无假、玉洁无瑕,心最诚、情最真。所谓赤子之心,指的就是童心。少儿兴趣广泛,好动、好奇、好问是他们的特点。碰到新鲜事,他们都要刨根挖蒂,问个究竟,非弄个水落石出清清楚楚不行,往往问得大人不堪回答。少儿好摸仿大人的举止言行之外,也喜欢摸仿动物的行状、声音,以及对自然界感兴趣的一切。

故而,少儿歌词要符合少儿好动的心理,措词要有动感,要让他们动起来;要满足少儿的好奇心理,凡是少儿感兴趣的、需求的都应该挖掘;应根据少儿好问的特点,要把艺术形象塑造得似乎看得见、听得到、摸得着,力求清楚明白。避免诙谐、隐约、朦胧、悬念。若要比喻,宜用明喻,少用借喻,忌用暗喻、隐喻。

少儿有少儿的语言特点,双音、叠韵,叠字、短句,明快、活泼、动感强。所以,少儿歌词也应具备这样一些语言特点。少儿的接受能力不比大人,要根据少儿的接受能力,措词、造句、谋篇要力求明白、浅显、短小、易懂、易学。少儿的析辨能力不比大人,要多从正面的、趣味性的、知识性的角度入手,来创作少儿歌词。总之,少儿歌词创作,要迎合少儿的兴趣、特点和需求,即要有童心趣。

第二、童真趣

未受礼俗影响的性情称之谓“天真”。童真近似于天真。往往用天真烂漫来形容小孩,指的就是童真。童真心田滋润、心地善良;童真,心眼不妒、心事无重;童真,心绪不乱、心计无深;童真,心情直爽、心态活泼,不会做作也无虚伪。他们爱调皮也有顽皮;他们爱撒娇也爱哭鼻子;他们爱淘气、爱戏闹也爱奇思幻想。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兴趣,爱听故事、爱看童话,也爱看连环画、动画片;他们爱游戏,也爱卡通、游戏机、手机、电脑,他们也爱跳舞唱歌…爱好十分广泛。

少儿歌词是为少儿歌唱服务的,应该了解什么叫童真,创作什么样的作品来体现童真。纵观教育部门,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,都设有音乐课,孩子需要大量的歌。好歌词是好歌曲的基础。好歌对少儿的影响是别的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。从课内到课外,从课堂到校外,从学唱到爱唱,在唱歌中受潜移默化的教育。“寓教于乐,乐和民心”,由不自然到自然,由自然到必然,这种功能是显而易见的。

在电视、电脑、互联网普及的当今,少儿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的或误入歧途的不少,是否可以用“歌”的魅力来诱导他们呢?虽然歌词创作与集视、听、刺激性兼备的卡通科幻电脑游戏相比,似乎处于劣势之劣势,实际上,少儿歌曲最大的优势却在教育大纲规定的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音乐教育课程里。所以,歌词创作不能自我菲薄,而应好好利用这一空间,为孩子们多写歌、写好歌;并多探讨童真,力求有童真趣。

第三、童话趣

童话,本指一种文学样式,它主要为儿童阅读服务。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、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,反映生活,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。故事情节离奇曲折,生动而浅显。对自然界的动物、植物、实物往往作拟人化描写,并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。

少儿歌词同样是一种文学样式,主要是为少儿歌唱服务。她应该象童话一样,需要丰富的想象、多彩的幻想和艺术的夸张,用来塑造少儿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;用来反映多方面、多层次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;用来描写自然界绚丽梦幻般的现象,让少儿感觉自然现象,认知社会生活,从而达到开阔眼界、增长知识、提高识别能力,陶养思想品德。让他们逐步懂得什么是好与环,那些是美与丑,如何辨别正和邪。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。

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,歌词的题材要力求广泛,形式要力求多样,内容要力求多彩,表现手法要力求生动、浅显,艺术形象要力求鲜明、活泼。诸如:天上的太阳、月亮、星星、彩云、霓虹、卫星、飞船、飞鸟;地面的树木花草、飞禽走兽;高山上的松竹果木;湖海里的鱼鳖虾蟹,以及丘林江河百态万物,都可以象童话里一样,用拟人化手法来创作少儿歌词,来满足少儿需求。有童话艺术风格的少儿歌词,就有了童话趣。

第四、童声趣

一讲到童声,那种奶声奶气、爹声爹气,似乎就在耳边萦绕荡漾。幼儿从呀呀学语,自妈妈爸爸双声叠韵开始,一天天地天真起来,一岁岁地好奇、好问、好动、淘气起来,一切无不伴随着可爱动听的童声。童声清纯、明亮、剔透,用“甜”字来形容童声,看似牵强实属贴切。爽直句句纯真,稚气人人喜欢。童声短而有韵,其韵鲜,其韵亮,其韵甜美而单纯;童声直而有信,其信诚,其信实,其信朴素而无假;童声淡而有味,其味白,其味爽,其味净洁而风趣;童声如花蕾吐色,其色嫩,其色新,其色鲜而可爱;童声如稚凤初鸣,其鸣清,其鸣脆,其鸣悦耳沁心。

少儿歌词是少儿的语言,少儿的语言离不开童声。少儿歌词不宜低沉,低沉就显得老成;少儿的歌词不宜高花,高花则会失去童声本色;少儿的歌词不宜冗长,冗长了不易记住;少儿的歌词不宜深奥,深奥了孩子不知所云;少儿歌词不宜曲折,曲折了不宜理解;少儿歌词不宜用险韵,险韵不宜歌唱;少儿歌词宜多用形象,有形象的歌词利于理解和诱发兴趣。童声音色,男女不分,谋篇造句要注意分寸。

凡是少儿喜欢的歌词,适合童声演唱的,他们乐于接受的,这歌词就有了童声趣。

第五、童训趣

训,即教诲、开导。如训导、训练、训育等。宋代时,有《吕氏童蒙训》,专采集儒家有关修身、治学、从政等,作为训蒙课本,来教育儿童。

少儿歌词除了提供少儿歌唱娱乐之外,更重要的是通过“歌”来达到教育目的,这就是“训”。“摇啊摇,摇到外婆桥”的童谣体,训的是人间亲情;《小兔子乖乖》的童话体,训的是从小要善于识别好人与坏人,要听妈妈的话;“两只老虎跑得快,一只没有耳朵,一只没有尾巴”的动画画面,训的有透视知识;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》的叙事体,训的是不忘阶级苦;《卖报歌》训的是,在旧社会,主人公从小不怕苦,替爸爸分挑重担,同艰苦、共患难及乐观主义精神;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,抬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训的是热爱故乡,思念故乡的游子情怀,也在潜移默化的训(熏陶)古典诗词的起承转合,平仄印象、押韵关系,以及作品的意境等。

文艺创作提倡作品要具备思想性、艺术性和趣味性。少儿歌词创作也同样应遵循这“三性”的创作原则,溶“教育”于“三性”之中,然后达到“训”的目的。要求:一、立意要高——有教育意义;二、写物要实——不空泛,注重形象思维和细节;三、措词要准——表达要准确、清楚、鲜明;四、内容要新——能吸引少儿,使他们感兴趣;五、文字要精——要短小精悍、惜墨如金,要溶浅、直、白于深于精之中。少儿在喜欢、感兴趣的同时,又能受到教育的作品,才具备了童训趣。

以上是我对童心、童真、童话、童声和童训五方面的探讨体会和研究心得,我想这五方面都应属于童趣范畴。创作少儿歌词,如能细化“童趣”,灵感可能会多一点,作品质量可能会高一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