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花港词刊》2015年第四期
卷首语
怀念的人多了,就成了一种时代表情。在那个歌热情、诗纯净、理想主义色彩颇浓的80年代,思想观念的更新,空前自由的环境,歌词创作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观。新秀辈出,佳作连连,各种风格类型争奇斗妍,其中一个重要成果是催生了日后普遍认可的“音乐文学”新名词。当时的景象,有人甚至预言继唐诗、宋词、元曲后,流行歌曲将会成为“一代之文学”。
二十多年过去了。在一个全民歌唱的时代,从“超女”到“中国好声音”,从CCTV文艺晚会到大妈们的街头狂欢,从唱进人民大会堂的“红歌”到酒巴语焉不清的摇滚说唱;连北大校长许智宏也唱起《隐形的翅膀》、《老鼠爱大米》,收获众多学生掌声时,是不是可以说,歌词支撑了音乐的繁荣,支撑了庞大的演出舞台与娱乐市场。歌词还被选入谢冕、钱理群、陈思和主编的诗歌选本及文学史教程,收进了中小学语文教材。
盛宴背后其实是掩不住的隐忧。从业者众、数量大、但好歌词太少;乔羽先生说“歌词界的弱点,就在于它年轻,在于它学问不够”的状况依然存在;更有创作者,忘记了为时代抒情,为大众立言,丢失了这个时代应有的敏锐、激情与探索精神,放弃了人文情怀与美学追求,只是功利心切地玩着与歌词有关的概念与文字……如此,圈内外尊敬亦难,说流行歌曲成为“一代之文学”,更像酒后荷尔蒙发作的狂言。
随着新媒体异军突起,纸质刊物的价值何在?鲁迅先生说:“我只是在深夜的街头,摆着一个地摊,所有的无非是几个小钉,几个瓦碟。但也希望并且相信,有些人会从中寻找出合乎他们的有用的东西。”这是先生的自谦,而《花港》作为一家省级音乐文学内刊,不敢有大的抱负和气度,却渴望现身歌词前沿,找到自己定位,细心收罗那些珍贵“有用的东西”,奉献给仍对艺术心存敬畏的人。
本期作品中,雷子明组歌《长江大三峡》,放纵自如,极具思想丰采与情感力量;任卫新妙笔有灵,将一个政治节日“主旋律”解说词写得如此诗意悠扬、情意绵绵;晨枫的“文本歌词”引出了一个新话题,一些别有见地的超前思考想必会引起词界的兴趣;新设的《新词读评》栏目,请专家们以精美文字将心仪的作品推荐给我们;办刊座谈会上各位专家老师的建议与批评,是对本刊莫大的鞭策与支持。《花港》词刊愿成为新人们的路基、天才者的跳板。
浪花千朵,才有大潮迭起;高原连绵,才有高峰挺立! 《花港》复刊已20期了,不敢懈怠,无缘自满,初心不改,梦想粲然。“我还年轻,我渴望上路。在路上,一个人将永远年轻,永远热泪盈眶。”这是杰克.凯鲁亚克名著《在路上》的一句话。把这句话刻在心底,是为了音乐那份不灭的激情与坚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