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花港词刊》2020年第4期
卷首语
一转身,《花港》十年了。十年树木。当时的一片初垦地,如今是密密小树林了。
人类生活中所有的一切,现实的,物质的,精神的,想象的,都是用劳动换来的。因为有无数歌词的热爱者、耕作者和守望者,我们才有幸遇见并熟识,你们饱蘸心血写下的词章,使《花港》有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。
每一首好歌词背后,都站着一个鲜活生动的人。
十年来,我们要致敬的是,那些一直来踏实勤恳创作的词人们,那些散落各地坚持陪伴的的阅读者,那些关注的目光、鼓励和批评建议;十年来,词友间有了深切的情感,我们走过了共情愉悦、心心相印的历程,见证了一批年轻作者的身影,如今他们秀挺于群树之间,活力向上地生长着;十年来,尤其感慨一些鲜活的生命凋谢了,却依然把动人的歌声留在人间,阎肃、张藜、黄淑子、郑南、卢咏椿等老师都在本刊发表或转载过作品,郑南先生去世前不久还来信称,《花港》上的组歌,是他此生发表篇幅最长的一个重要作品。让我们向那些逝去的歌者致敬!向生命致敬!
本期《花港》特稿,是献给建党一百年“红船颂 .南湖情”的一组征集歌词,写得比较扎实。这类宏大叙事题材,要变成有思想、有情感的文字,如何准确提炼主题,找到最具表现力的意象和新颖的角度,是十分重要的。庞亮的歌词,用语简洁爽真,激情中蕴含理性的力量,像激越的雨点打在树叶上,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。“钱塘文丛”的两篇采访稿,“不是蜜,却可以粘住一切”,是孔鸿声对沪上著名词作家、撰稿人陈念祖的采访。白马的文章,则“揭秘”了一个农民词作者隐居的的坎坷经历,他就是歌曲名作《战士第二故乡》的原词作者张焕成。江西俞明龙在《花港》发表民族风情组歌《又是畲家三月三》后,受到读者关注和好评,本栏目选发了牟学农的读后感想。
歌词创作是一种精神劳动,付出的不仅是汗水,还要有真诚和智慧。
也许所有的努力,都是在为歌词寻找定义。有时我们张狂,好像写了惊世之作;有时又很沮丧,以为笔下的文字难以入大雅之堂;其实慢慢就想明白了,当我们去选择“歌唱”时代和生活,并把它当作生命中一件重要的事来做的时候,必然是走上一条艰辛之路,你必须承受寂寞与磨炼,必须自设不断超越的标杆,追求有难度的创作,才能淬火成钢,成就最好的、独特的自己。
这正如清代诗学家叶燮在《原诗》中指出的,才、胆、识、力,是诗人之本。“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,无胆则笔墨萎缩,无识则不能取舍,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”。对一个词作家来说,则是,用力去进入生活,用心去阅读和思考,用爱去体验和创作,让生命中激情澎湃的血,把冰冷的文字捂热。
借我一双慧眼吧,让我看清这纷纷扰扰的世界。借我一首好词吧,让我的生命带着光,去飞翔!